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中心新闻 正文

【我们这十年】鼎力创新 踏实前行

作者:时间:2015-12-07点击数:

【我们这十年】鼎力创新 踏实前行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冯定


(责任编辑 胡红霞)机械工程学院自 2003年组建迄今已有十载。十年来,学院紧紧抓住“稳定规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工作理念,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断提高办学实力,逐步由专业比较单一、学科发展不平衡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学院,每年的院(系)目标常规考核总是位居学校第一方阵。尤其是近几年,学院在学科、教学、科研等方面发展迅速。 2012年在院(系)目标考核中,学院取得了关键指标学科组第一、常规考核第三、教学考核第二、就业率第一的好成绩。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而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十年如一日,鼎力创新,扎实工作所取得的。




教学与育人齐头并进


2003 年学院成立之初,就明确定位于教学研究型学院。全院通过组织专题讨论,在学院发展问题上取得了共识:机械工程学院就是要突出石油特色,着力推进学科建设,在凝练与突破上下功夫;着力提高育人水平,在创新与特色上下功夫;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在思路与举措上下功夫;着力和谐校园建设,在凝聚力和满意度上下功夫;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


学院把教学研究与改革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教学研究呈现持续、全面、深入、系列开展的态势。每年都有新增的省级和校级教研项目 3-4项,在研的教研项目保持在 10项左右,参加教学研究的人数保持在专任教师的 50%以上,形成了教学研究工作全面开花、蓬勃发展的可喜景象;教研项目从相对宏观到相对微观的研究全面展开,注重研究的持续性、深入性和系列性。比较典型的如“力学课程建设”、“机械设计系列课程建设”、“机械制造系列课程建设”,这 3类课程基本包含了机械类的力学类、图学类、设计类、制造类的主要课程;又如,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 3个教研项目“工程制图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基于三维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和“《工业设计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较好地形成了深入研究的系列。


青年教师是学院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为促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学院历来把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作为一个切入点,每届都选送青年教师参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邀请校督导专家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促进青年教师练就扎实的教学功底。学院还为青年教师压担子,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双语教学。青年教师王鹏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赴加拿大访学研究,当年 10月返校后,学院一方面组织了王鹏老师的专题讲座,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他开出双语课,尽管他还不具备学校文件规定的,需本课程开出两轮后才能开出相应双语课的基本条件,经考查考虑到王鹏老师有开出双语课的能力,主管教学的院领导更是亲自在学校为他争取试讲的机会,最终他的试讲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新申报的双语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顺利开课。


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学院一直坚持“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成果”的理念,明确了“教学管理科学化、人性化,教学过程规范化、制度化,资料归档标准化、及时化”的精细化管理目标。这套精细化管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的每个环节不仅有制度、有要求、有标准,其精髓在于在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科学化、人性化,以引导防患为主、批评惩戒为辅的宗旨,在和谐友善的氛围中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教学的高质和优效。一直延续下来的严格坚持执行,使教师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在院系目标考核得以凸显,学院的教学工作考核一直名列三甲。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社会特别是石油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求,学院长期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校内工程实训中心、机械学院中心实验室、石油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等实验实习基地为核心,由机械工程基础技能实训、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创新实训组成的 “三阶段阶梯式”具有石油特色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为核心的机械工程实训模式。根据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打造低年级创新平台和高年级创新平台。低年级创新平台包括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创新设计大赛和制图技能创新设计大赛,以提高学生制图基础、产品三维建模和效果表现能力为主要目标;高年级创新平台包括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大学生学术论文报告会、机械学院创新作品展等,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经过各种平台的训练及积累,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也产生了许多创新性的思想或成果。通过提炼和总结,将这些成果继续深化,推荐到省部级甚至国家级创新活动中去。 2009 年以来,机械学子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省部级以上大赛中有 48 项获奖,其中获团体一等奖 1 项、个人一等奖 10 项。学院还十分注重学生人文、专业素质培养,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好学生标兵”赵传宇等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科研突破与学科融合


科研工作是学院重要环节,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学院重视科研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过程监督,积极落实校企、校地合作会议精神,想办法增加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服务的途径,加大油田现场科研项目的攻关力度,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宣传学院的科研优势,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联系,积极扩大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都有很大提高。


近三年,每年科研经费都突破千万元,仅 2012年,学院新签纵向项目 9项,横向项目 19项,合同金额 1350.01万元,纵、横向科研到款 1023.95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达到 570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项,石油与化工联合基金 1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 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 1项,面上项目 1项,教育厅项目 2项,湖北省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计划项目 7项,发表论文 114篇,其中权威和核心期刊 60篇,三大检索 27篇;申报国家专利 15项,获批国家专利 4项,出版教材专著 4部。


为了扩大科研队伍,为学院储备科研后备人才,学院拨专款设立了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并制定了项目结题的标准,着力引导青年教师逐渐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同时积极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让青年教师在科研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学习导师严谨治学的科研风范;组织青年教师到油田和地方企业深入生产一线调研学习,了解企业生产所需,结合自己身特长,寻找深入研究的结合点;以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为核心,通过自愿和学院引导的方式组建团队,初步形成了以周思柱、冯定、冯进、马卫国、易先中、郭登明、吴文秀教授为核心的 7大科研团队。通过这些活动,一些青年教师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尝试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有的已经成为科研项目中的骨干成员。


一个学院的发展,仅仅依靠教学和科研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科的发展。学院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指导并监督博士点在建、硕士点在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实施,确保人员落实,工作到位,引领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科发展,加强了学院创新团队建设。


201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启动了新一轮的博硕士点申报工作,学院领导统一认识,积极组织“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工作。当年年初就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组、材料组,并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材料组的同志利用正常教学以外的时间,加班加点忘我地工作,严格按照工作进度表进行,领导小组适时检查指导,积极组织、完成了申报工作。随后,学院又组织相关教师到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长沙和武汉等地的高校宣传学院硕士点建设成效及办学实力,终于使“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的审核工作顺利通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学校 2012年召开的二届三次教代会上,校长张昌民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工程学科群提升工程”。机械工程学院抓住机遇,整合资源,以“长江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机械工程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抓手,加快发展速度。 2012年是学院学科建设丰收的一年。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学院新增“石油矿场机械”博士点,“石油矿场机械”硕士点,成功申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并被列为特色学科。集中力量申报湖北省重点学科石油机械实验室,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500万元。积极参加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的评估材料。作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重要的支撑单位,积极配合,协助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申报成功。


盘点这十年,机械工程学院在教学工作、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成绩。


回望这十年,机械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通用专业院系,要保持院系考核优秀的成绩,容不得任何的懈怠和放松。我们有勇气也有信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机械类专门人才;立足石油,面向全国,把机械工程学院建成石油机械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办公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南湖路1号 长江大学7号教学楼405室 办公电话:0716-8062079

Copyright 2013-2020 长江大学 湖北省油气钻完井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